上次我們介紹了制片的前期創作階段,這一次就來聊一聊之后的中期制作階段。
根據實際制作流程,一個完整的影視類三維動畫的制作總體上可分為前期創作、中期制作、后期調整三個部分。
此次,我們仍以影片《智腦危機》為例來介紹制片流程。
<------ 中期制作 ------>
中期制作將根據前期設計,在計算機中通過相關制作軟件進行制作。
制作流程為:模型制作與綁定、layout制作、動畫制作、立體效果、燈光渲染、特效制作、合成剪輯等,整個階段將控制在3~6個月。
1. 模型制作與綁定 1~2月
模型制作是模型師根據前期的美術設計,通過三維建模軟件在計算機中將平面圖像立體化的步驟,包括場景、角色、道具等。
首先是建立模型,但是模型的初始呈現狀態都是灰色的,稱之為素模。之后,為了更真實細致地展現物體,還需要進行材質、貼圖等步驟。
同時,為了模擬真實世界,還需要通過燈光測試來完善和檢測模型,包括控制投射角度、明暗度、色調等參數。
《智腦危機》場景建模
《智腦危機》場景材質貼圖
《智腦危機》場景鏡頭燈光測試
模型包括場景、角色以及道具等。任何一個模型都需要經過上述過程打磨。
《智腦危機》人物角色模型
《智腦危機》道具模型
當模型建立后,制作人員將進行角色綁定。如果將模型比喻為皮囊的話,那么綁定則是為皮囊添加骨骼和肌肉,使其能夠活動起來。
《智腦危機》人物角色綁定示意圖
2. Layout制作 1~2月
場景模型和角色綁定完成后,便有了Layout制作的基礎元素,因此會與材質貼圖等同步進行。
Layout是從二維轉換成三維的第一步,是動態分鏡的一個延續,區別在于動態分鏡是在二維手繪的基礎上進行剪輯的,而Layout則是用三維模型來體現整個影片的節奏感。
這個階段不需要表現燈光、材質、特效和角色動畫等很詳細的東西,只需要能讓導演看到準確的鏡頭的走位、時長、切換及角色的基本運動軌跡和姿勢等信息就達到目的。
Layout完成之后,為了后續動畫環節能更精確的完成角色表演,我們還需要草配旁白,初配音樂,更好地將影片的情緒傳達出來。
《智腦危機》部分layout視頻
3. 動畫制作 1~2月
參考劇本、分鏡故事板,動畫師會依照Layout的鏡頭和時間,給角色或其它需要活動的對象制作出每個鏡頭的表演動畫,如:人物說話口型的變化、喜怒哀樂的表情、走跑跳的動作等,此環節的角色表演必須配合旁白嚴格控制時間點。
動畫制作完成之后,便可以請專業配音師對之前的草配旁白、音樂音效進行細化,以達到最大程度的匹配。
《智腦危機》動畫制作
4. 立體效果 1周
這是區別于2D影片的關鍵流程。我們的兩只眼睛中間隔了大約6厘米的距離,造成了左右眼看到的圖像是略微不同的,而我們的大腦對圖像進行了處理,由此產生了立體視覺。
成像原理
了解了立體感產生的原理后,我們就很容易理解這個環節了。其實就是使用兩臺攝像機對同一個場景進行拍攝,再通過偏光鏡(3D眼鏡)形成一個偏光角度,利用兩個畫面的角度差,模擬人的眼睛,越近的物體看到的角度差越大,那么就形成了3D了。
左:左眼相機渲染單幀;右:右眼相機渲染單幀
3D渲染單幀
仔細看上圖,左右眼單幀沒有很大的區別,但如果疊加在一起就會發現,其實兩張圖片是有一個角度差的。這是就是在模擬用眼睛觀看,左右眼看到的圖像差別。
5. 燈光渲染 1~2月
三維動畫必須渲染才能輸出,造型的最終目的是得到靜態或動態效果圖,而這些都需要渲染才能完成。動畫鏡頭經過導演通過后,就可以分批次進入到渲染階段。
渲染是由渲染器完成,不同的制作軟件會配合不同的渲染器。影片《智腦危機》使用maya制作,配合的渲染器為Redshift。由于立體影片的需要,我們將分別渲染兩個相機(模擬左右眼)拍攝的序列圖像,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。
場景渲染前后對比
6. 特效制作 1~2月
動畫完成后,還需要在場景中添加應該有的各種元素和細節,尤其是特殊效果的實現,如:水、煙、霧、火、光效、爆炸等。這一步將與渲染同步進行。
加破碎、煙霧的畫面特效
加水面結算、粒子的畫面特效
7. 合成剪輯 1月
渲染輸出的仍然是是一張張的序列圖片,這就需要剪輯師使用剪輯調色軟件進行素材整合,如PR等。根據影片分批次渲染的進度,合成剪輯也將同步進行。
待合成剪輯后,我們便可以出第一輪樣片。
多層渲染畫面
最終合成畫面
至此,影片的中期制作階段基本已經結束,我們將會向客戶提交樣片,待溝通后就進入到后期調整階段了。
下次,我們將聊一聊后期調整階段和交付階段的那些事兒。敬請期待!
前期回顧:
【教程】一個優秀的制片人是如何制作特效電影的?——前期創作篇
本文所有圖片版權歸中國科技館所有
-end-